欢迎您进入玉树文明网 今天是
 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
首 页 | 文明玉树 | 文明创建 | 玉树好人 | 五星级文明户 | 志愿服务 | 通知公告 | 文明风采 | 资料中心
撤县建市六年以来玉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
来源:
发布时间: 2019-08-21 10:26:27
编辑: 玉宣

  玉树文明网讯   2013年11月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玉树县建立县级玉树市。6年来,玉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州委历次全会精神,坚定践行“四个扎扎实实”重大要求和“五四”战略,奋力推进“一优两高”战略,紧紧围绕“让发展越来越好、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”和“建设高原智慧管理示范城市、现代高原生态农牧业示范城市、国内知名旅游城市”的目标,借助精准扶贫、乡村振兴等政策带来的机遇,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,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、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、民生保障持续加强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。

  一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,综合实力逐渐增强

  6年来,玉树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综合实力逐渐增强。一是经济总量稳中有进。自玉树市撤县建市以来,经过6年快速发展,玉树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。2018年玉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.09亿元,相比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.04亿元,增长66.9%,经济总量持续攀升。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。2018年我市第一、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9767万元、74712万元,均在2013年基础上翻一番;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387.66万元,比2013年减少57.47%,三类产业占比由2013年的43.6∶41.5∶12.2转变为2018年的39.6∶10.6∶49.1,第三产业占比较2013年相比提高了36.9个百分点。经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,经济发展后劲十足。三是政府财力明显提升。伴随撤县建市,玉树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,财政实力逐年增强。2014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873万元,2018年玉树市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,达到1.06亿元,比2013年增长32.5%。四是消费市场呈现新气象。随着玉树市市场活力不断增强,城乡居民购物环境不断改善,形成了大中型商场与各类集贸市场相辅相成的商品市场格局,商品流通市场繁荣活跃。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3年的1.3亿元提高至6.53亿元,提高了1.02倍,实现了年均增长13.8%的高速发展。五是人均收入不断增加。以精准扶贫、乡村振兴为契机,玉树市切实采取多项措施,助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。2018年玉树市城镇居人均可支配收入35459.65元,相对于2013年的21161元增长67.57%,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.39元,相对于2013年的4608元增长86.66%。

  二、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

  6年来,玉树市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,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,并以节庆活动促宣传、拓市场、集人气、聚商气,切实巩固了农牧业基础地位,促进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一是农牧业基础不断夯实。玉树市持续开展股份合作为主的产权改革,大力发展农牧业合作社、联户经营等新型经营组织,努力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,积极探索“牧户+合作社+龙头企业”的畜牧业发展良性模式,逐渐转变传统农牧业向集约化转型,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,做大做强农牧业产业。2013年全市共有合作社12个,农牧业生产总值47393.66万元。经过六年的发展壮大,2018年全市共有62个合作社,较2013年增长3.08倍,农牧业总产值比2013年增长1.49倍,达到70380.86元,年均增长1.72%。二是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。玉树市大力推进优质黑青稞、藏香猪等特色基地建设,深入打造农畜产品品牌,建成3000余平米的仲达乡塘达村生态藏猪养殖基地和青稞籽种筛选基地,将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,形成经济循环发展之路。针对农畜产品销售渠道不广、不深等问题,启动了“天上玉树”电商平台,改变了以往农畜产品只能在线下销售的模式,拓宽了销售渠道,促进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。三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。为了打造“国内知名旅游城市”,解决游客担心缺氧的问题,在市区、重要旅游景点建立11座小型供氧站。参加第二季《魅力中国城》竞演节目,并荣获年度魅力生态景区和魅力文旅扶贫市。连续六年举办中华水塔国际徒步赛和漂流赛事,玉树市的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。2018年全年游客接待人数突破80万人(次),较2013年15.27万人次增长421.94%,旅游综合收入4.3亿元,较2013年0.76亿元增长465.79%,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翻两番,创历史新高。

  三、民生事业勃勃生机,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

  6年来,玉树市逐年加大民生支出,以教育卫生为主的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快速发展,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节节攀升。一是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。2018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1所,在校注册人数28506人,学校数量由2013年的53所增长至2018年的71所,增长率为33.96%,学生数较2013年的21504人增加到2018年的28506人,增长32.56%;中考成绩连续五年排名全州第一。2018年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5%、100%,初中升学率达96%,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、1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.07%,比2013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,三年学前毛入园率达76%,比2013年增长了59个百分点。二是医疗事业实现新突破。2018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有15个、编制床位总数332张、卫生技术人员275人,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2013年的5个增加了200%,床位数较2013年的240张增长了38.33%,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较2013年的176人增长了56.25%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,启动“先住院后结算”新模式。共组建63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,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6.40%,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。三是社会保障实现新格局。2018年全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8%,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次,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800人次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%,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%,分别比2013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、大病保险、贫困人口医疗救助、商业健康补充险实现全覆盖。截止2018年底,玉树市共有18座敬老院,较2013年2座敬老院提高了9倍,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。四是基础保障实现新面貌。交通方面,截止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660公里,是2013年公路总里程1698公里的2.16倍。全市62个行政村实现道路通畅,通畅率为100%,比2013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。电力方面,2013年玉树市只有结古地区和附近部分乡镇政府驻地实现了供电,经过六年的国家电网建设,目前国家电网已覆盖全市8个乡镇53个行政村,其余行政村通过实施光伏发电,实现了从无电到有电的转变。水利方面,在饮用水全覆盖的基础上,累计投入201853万元,实施了246项饮水安全工程,将原来的每8-10户一眼井提高至每3-4户一眼井,取水水平距离减少至400米以下,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就近取水提供了更好保障。住房方面,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城乡居民住房建设任务,共涉及24655户。同时,结合精准扶贫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要求,实施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,切实改善了2625人的住房环境。建成540套廉租房和270套公租房,建设面积37800平方米,为更多群众提供住房保障。通讯方面,通讯覆盖率从2013年的低于20%提升到2018年的100%,广播覆盖率由2013年的93.46%提高至2018年的98.11%。

  四、城市管理更加完善,城市化进程加快

  6年来,玉树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力度,完善各项城市管理机制体制,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,城市越来越好。一是规范城市运营管理机制。为了保障城市管理有法可依、有据可循,2015年5月玉树市制定颁布了《玉树市城市管理办法》《玉树市城市广场管理办法》《玉树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》等16项管理办法,为城市管理提供了规范依据,改变了撤县设市前城市管理规定空缺的现状。顺利完成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,形成“地上城管、地下住建”的城市管理网络。投资4000万,建立了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,配备事业编制人员8名,临聘人员90名,将市区划分为75个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,负责各自网格的案件上报、信息采集、群众求助、政策宣传、便民服务等工作。建立了以智慧城市管理为中心、综合执法巡查为保障的全方位、全天候、无缝隙监督管理,实现了电脑站岗、鼠标执勤、网上巡逻、立体防控。二是市政设施更加齐全完善。全力推进厕所革命,截止2018年年底,玉树市区共建成51座公共厕所,较2013年4座提高了近12倍,对改善市区脏、乱、差等乱象、助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产生了积极作用。同时,针对撤县建市以前市政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,玉树市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建成1座污水处理厂,日处理能力1.5万吨;建成1座垃圾填埋场,总库容达84万立方米,日处理能力120吨至150吨,实现了生活垃圾由简单填埋到无害化处理的转变,无害化处理率达97.94%;建成结古公交枢纽中心,2018年底共有146处公交站点及停靠站点,改变了撤县设市前“招手即停”的现象。新增市区4条公交运行线路。公交运行车辆由2013年的10辆增加至2018年的66辆,提高了6.6倍。同时,开通了城乡公交,进一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;成立了供热公司,改变了撤县设市以前无集中供热的现象,截止2018年底,共有14处集中供热点,供热面积达130万平方米;2013年玉树市共有3家物业公司,工作人员80余名,物业管理无序。经过六年的不断探索、学习、扩大,截止2018年共有8家物业公司,新增5家,工作人员240余名,较2013年增加了200%。制定了玉树市物业管理办法,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,群众对物业公司的态度从原来的排斥转变为对物业的需求越来越多。

  五、生态治理成效显著,美丽玉树初步显现

  6年来,玉树市始终坚持“绿色感恩,生态报国”,牢记“四个扎扎实实”重大要求,加快推进全市国土绿化进程,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,美丽玉树初步显现。一是造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。6年以来,全市以退耕还林、三江源二期工程建设、园林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,整体推进,规模发展,人工造林面积逐步扩大,造林绿化质量大幅度提高。截止2018年年底,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2950亩,与2013年造林面积3200亩提高了9.3倍。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试验种植,成活树种已从原有单一树种类扩展至20余种。二是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6年以来,玉树市逐年加大对城区内道路、公共绿地、居住区绿地、单位庭院绿地的绿化美化力度,有效加快了城市绿化美化进程。2018年城区绿化面积达2.56万亩,与2013年的0.68万亩相比增长了276.47%;绿化覆盖率达23.06%,与2013年的6.13%相比增加了17个百分点;人均公共绿地达9.1平方米,与2013年的4.8平方米相比增长了89.58%;人均绿地率30%,与2013年的6.13%相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,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。同时,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为契机,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程,对村庄周围,农户院落进一步加大绿化工作力度,2018年全市乡村绿化面积达2.5万亩,比2013年的1.73万亩增长了44.5%,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。三是三江源生态法庭作用充分发挥。为进一步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,积极探索三江源生态司法保护机制,推进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,2017年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挂牌成立。截止2018年,三江源生态法庭共审理14例案件,为国家挽回损失25万元,充分发挥了三江源生态法庭的审判职能作用,有力地保护了生态安全,对推进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,并对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素质,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。

  六、“互联网+”模式广泛运用,为民服务更加便捷

  6年来,玉树市不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,提高城市化质量,进一步完善玉树市的城市功能,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”模式,确保了社会更加安全、人民更加幸福、组织更加贴心。一是“互联网+社会治理”,让社会更加安全。2017年结合城市管理运营和公共服务保障需求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年投资80万元,实施无线城市建设,市区主要公共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。结合“平安玉树”建设,共设置视频监控1600多个,形成了有一定覆盖密度的技防监控网络;开展公共安全信息大平台建设,涵盖了110接处警、社区管控、单位管理、治安管理等10个子系统;智能应急响应体系初步建成,已经支撑起交通、卫生、防汛、抢险等领域的快速响应,社会治安逐年向好。2018年玉树市发生治安案件200余起,比2013年500余起治安案件相比下降了50%;刑事案件立案168起,比2013年240起相比下降了30%。二是“互联网+民生工程”,让群众更加幸福。建成覆盖9.7万人口的健康档案信息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,实行“医用移动信息终端”和影像科“影像诊断及技术远程会诊”,缓解了玉树市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远等问题;实施“阳光厨房”工程,实现市区、校园“厨房”全程监督,保障了“舌尖”上的安全。实施城镇学校与村级小学“同步互动课堂”项目,利用“智慧云教育”平台,实现城乡教学同步互动。建立了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移动信息门户APP,电费、不动产权证预约等均可办理。随着一系列“互联网+民生工程”的实施,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、现代化,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。三是“互联网+党的建设”,让组织更加贴心。2019年玉树市建立藏区首个藏汉双语版智慧党建多媒体管理平台,该平台包含了网络党性教育基地、党建电台,党建智能搜索机器人小玉、掌上党校、网络党支部、党员志愿者、“两新”组织管理、扶贫队伍管理等30余项实用的功能。该平台的建立标志着党建工作模式由传统的线下党建转变为互联网+党建,实现了党员群众接受服务“零距离”、党员参加教育培训“不出门”、党员接受党性教育“不出村”的目标,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“连心网”。

相关新闻↓
    [ 返回首页 ] [ 打印 ] [ 留言系统 ] [ 关闭窗口 ]
   
主办:玉树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 联系电话:0976—8818753